不锈钢烧结网的制作工艺流程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量:6
一、材料准备
1、多层不锈钢丝编织网选择:
选用 SUS304 或 SUS316L 等材质是基于它们良好的耐腐蚀性、机械性能等优势。SUS304 通用性强、应用广泛,成本相对适中;SUS316L 则在耐腐蚀性方面更为出色,尤其适用于一些对耐化学腐蚀要求较高的环境,比如海洋环境、化工生产中接触强腐蚀性介质的过滤场景等。这些不锈钢丝编织网的目数、丝径等规格会根据最终烧结网所需的过滤精度、强度等要求来确定。
2、叠放与固定操作:
按照特定顺序和结构叠放多层不锈钢丝编织网十分关键。不同目数、不同功能(如支撑功能、过滤功能等)的网层合理搭配,能构建出满足不同过滤需求的结构。将四角点焊固定,既可以保证在后续的搬运、装炉等操作中各层网不会轻易移位,又不会因过多的焊点影响后续烧结过程中各层间的充分结合,有助于形成整体性能良好的烧结组网。
二、烧结工艺
1、组网与装炉步骤:
将多个烧结组网逐层叠放在物料托板上,并放置隔离层,这样做能保证在烧结过程中热量分布相对更均匀,避免各组网之间相互粘连等问题。合理的装炉方式也为后续抽真空、加热等操作奠定良好基础,确保整个烧结炉内的烧结组网都能处于相对一致的受热、受力环境中。
2、抽真空操作:
把烧结炉内空气抽出使其处于真空状态,是为了防止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氧化反应。一旦氧化,不仅会影响烧结网的外观质量,还会降低其机械性能、耐腐蚀性等,不利于最终产品达到高机械强度和整体刚性的要求,所以抽真空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
3、加热与加压过程:
将炉内温度升至 1200°C—1300°C 这个较高的温度区间,同时施加 0.5—1.5 千克 / 平方厘米的压力,并且保持 4—10 小时,是基于不锈钢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来设定的。在这样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各层不锈钢丝编织网之间的金属原子能够充分扩散、融合,实现牢固的结合,从而赋予烧结网高强度和整体刚性的特点。如果温度过低、压力不足或者保持时间不够,可能会导致各层间结合不紧密,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
4、保温与降温处理:
在高温高压下保持一定时间后,先通过冷却气体迅速降温至 1080°C—1120°C,这一阶段快速降温有助于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比如细化晶粒等,进而提升材料的强度等性能。而后自然降温至 35°C—45°C,能让烧结网缓慢释放内部应力,避免因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裂纹等缺陷,保障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稳定性。
三、后续处理阶段
1、负压吸尘与轧制操作:
烧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碎屑、灰尘等杂质附着在烧结网表面,通过负压吸尘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杂质,使产品表面更加清洁。而轧制和校平操作则是为了消除烧结网在烧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翘曲、不平的情况,保证其表面平整,便于后续的安装使用以及满足一些对平整度要求较高的过滤应用场景。
2、清洗与烘干处理:
清洗是进一步去除烧结网表面残留的杂质、油污等,确保产品的纯净度,烘干则是防止水分残留导致生锈等问题,维持产品良好的外观和性能状态。
3、成品检验与包装:
成品检验环节会对烧结网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过滤精度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机械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是否有缺陷等。只有通过严格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包装入库环节,这样能保证最终流向市场的产品质量可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不锈钢烧结网的这一制作流程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每个步骤都对最终产品的高质量产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